8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地黄等4种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的公告》,将地黄、麦冬、天冬、化橘红等4种物质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食药物质在治未病、亚健康调理、健康养生中的作用和价值被挖掘,药食同源保健食品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青睐。根据欧睿数据显示,2023年保健食品市场规模达3879亿元,药食同源物质为保健食品行业注入了强劲动能。
市场:健康养生兴起 消费需求上涨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大健康”理念下,中医药理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食品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并具有丰富的食疗与保健功能。如菊花、枸杞、金银花等对提高免疫力有一定的作用,而葛根、山楂、茯苓等则可以改善心肌供血功能。
药食同源原料因具有特定的功效, 因此被广泛用于保健食品的研究与开发。为推动和规范药食同源保健食品发展,原卫生部于2002年首批公布了87种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质名单。截至目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共发布了四批次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名单。
保健食品是食药物质产品研发的重要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高的今天,这类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对营养补充和健康需求的期望。
药食同源保健食品已经进入到健康领域的快车道,成为当下热门产业,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根据魔镜洞察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5月—2024年3月,淘宝和天猫平台的药食同源产品市场销售额达366.1亿元,同时药食同源礼盒装产品的销售额与销量同比增长了6.0%和27.7%。品牌数量也由1.08万家增长至1.22万家,市场集中度不断降低,竞争激烈,头部品牌中同仁堂的市场占有率最高。当前国产品牌均价普遍集中在150元以下,海外品牌注重原料产地,精细化工艺溢价能力高。
企业:变革研发生产 契合市场趋势
在药食同源概念的影响下,保健食品的研发需要考虑到其与药物的关系,即在提供营养的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功能性。
在药食同源保健食品研发上,江苏省经典名方工程中心主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保健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程建明建议,产品研发应当基于市场需求。比如, 当下慢性压力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 长期的慢性压力会影响人们的情绪、睡眠和工作状态, 并最终影响人们的整体健康, 市场上有助于睡眠和放松的新产品显著增多。近年来,“适应原”的概念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知, 适应原草药可以帮助身体适应生理和心理压力, 很好地调节压力和免疫力两者之间联系, 如人参、红景天等。从目前舒缓压力和助眠产品类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市场行情来看, 适应原草药十分契合当下的市场趋势。因此, 以市场为导向, 扩大开发以适应原草药为代表的一系列新资源、新方向应用产品前景广阔。
此外,传统单一的生产模式已无法满足我国药食同源保健食品的发展需求,必须建设自动化生产线,根据保健食品原料的特性和功能,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如粉碎、切碎、压片、干燥等,将原料处理到理想状态,得到符合工艺要求的产品。同时要根据生产工艺,采用一定的包装方式,如真空包装、充氮包装、灌装等。
政府:健全法律法规 加强监管落地
随着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药食同源保健食品的监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食药物质作为保健食品原料使用时,应当按保健食品有关规定管理。
药食同源保健食品虽然具有一定的健康价值,但不能替代药品进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明确这一界限,有助于消费者正确认识产品的作用,避免因过度依赖药食同源产品而延误病情。对于企业来说,生产经营时尤其需要注意,其标签、说明书、广告、宣传信息等不得含有虚假宣传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为规范药食同源保健食品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建议,首先要明确列出不能作为药食同源保健食品的负面清单,加强药食同源保健食品的文献、临床及社会应用状况的调查分析和评估。其次,完善药食同源保健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管理体系。第三是加强对药食同源保健食品科学研究的投入,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树立更多有影响力的品牌。
河南中医药大学省重点实验室和省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司富春表示,要重视并加强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发展,以药食同源产业为切入口,出台相关政策,培育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健康食品企业与品牌,形成一批百亿级别的核心大品种。此外,要加快修订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允许药食同源食品标识的功效作用和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食用方法、食用量、食用禁忌等规范。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力做好食药物质食品生产经营安全监管,指导各地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依法配备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建立基于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动态管理机制,并结合企业实际,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和机制,确保风险有人管、职责有人担、责任有人落。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